樗蒲作为一种古老的棋戏,在诞生初期便以趣味性和技巧性成为陶冶性情、发展智力的一项重要休闲活动形式。
樗蒲,或作摴蒲、摴蒱,又名蒲戏,是中国古代博戏的一种。因博具中用于掷采的骰子最初用樗木所制而得名,也有人认为樗蒲之得名系由樗叶脱处所留痕迹而来。
樗,似椿,北人呼为山椿,江东人呼为虎目,叶脱处有痕如樗蒲子,又如眼目,故有其名。——《通志·草木略》
樗蒲之博具,主要有五木、枰、矢、马。
五木,即樗蒲所用之掷具,乃后世骰子之前身,但却与骰子有很大不同,标记更为复杂。
枰,相当于六博的盘,上绘局道,以供行棋。
矢,相当于六博的箸筹,供计算采筹用。
马,相当于棋子,共二十枚,分五色,供行棋用。
樗蒲五木
樗蒲棋盘
根据骰子所掷之采而行棋,沿着规定的路线走棋子,先到达终点者为胜,与现在流行的飞行棋相类。
樗蒲作为娱乐活动在敦煌也是风极一时,敦煌遗书中保存着不少有关樗蒲的记述。
辂明日依时即来,语颜子曰:"卿昨日刈麦处南头大桑树下,有三人樗蒲博戏,卿今将酒脯前头,自取食之”······颜子用管辂之言,即将酒脯往桑树下,有三人樗蒲博戏,前后甚有骑从。颜子遂酌酒与之,其人把酒即饮。——S.525《捜神记一卷》
文中叙述了人们在野外樗蒲博戏的场景,颜子的性命最终被三人中的一人救下,而这三人实则为天上神仙。三位神仙的场景则设置为玩樗蒲游戏,由此可见樗蒲流行广泛,甚至在志怪小说中也有出现。
或许是敦煌地区樗蒲游戏的开展似乎更加疯狂,以至于敦煌文献中的世俗诗歌和佛教经文都有对人们痴迷樗蒲游戏的劝解。
孤寡莫近,小人莫欺。樗蒲六博,令汝家贫;贪淫嗜酒,岂不灭身。——P.5546《武王家教》
贪欢逐乐无时歇,打论樗蒲更不休。······伴恶人,为恶迹,饮酒樗蒲难劝激;常遣慈亲血泪垂,每令骨肉怀愁戚。——P.2418《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樗蒲作为一种兼具趣味性与技巧性的棋戏活动,在当时得到极大的普及,参与者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甚至影响到低龄群体,成为当时主要的民间休闲体育活动之一。
来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作者:郭瑶,学术顾问:王惠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