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距今有多少年历史

古琴距今有多少年历史

古琴距今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距今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的音色深沉,余音悠远,音域宽广,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古琴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古琴到底有多古老呢?据说古琴是伏羲或者是神农制造的,在《诗经》里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可见当时已经有古琴的存在,如果按照《诗经》中的记载来看,从古代歌谣的产生到被载入书中,这么估计一下,古琴距今至少要有三千年的历史。也无怪乎当人们说起“文房四艺”,古琴要居于首位。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作为一名合格的文人雅士一定要会弹古琴,懂得欣赏古琴,因为它不仅代表了高雅的艺术修养,同时也有着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因此古代文人中敢于称自己精通这四项技艺的人也是寥寥数人而已。而古琴的制作也是样式多变,虽然传说伏羲为古琴定下了基本的造型,但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仲尼式、落霞式等等。古琴的琴面一般是拱形的,底部则是平的,寓意“天圆地方”,而琴的形状一般是前宽后窄,象征着“尊卑”。最早的古琴也许只有五根弦,逐渐演进的过程中,增加到了七根。琴面上一般有十三个标记点,象征着一年的十二个月份再加一个闰月。

琴头部分压制弦的那块木梁叫做“岳山”,包含崇高之意,其实就是琴桥,小提琴中下面那块黑色的木头,就是琴桥了。古琴的长度一般是三尺六寸五分,意味着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通常我们看到无论是西方乐器中的提琴、吉他也好,还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琵琶、阮也好,出音的地方比较显而易见,古琴的出音孔则在琴的背面,一共有两个,分别为“龙池”“凤沼”。

《礼记》中就曾说过士以上的阶层,一定要天天都弹琴或者是听琴,要是连琴都不会谈,还谈什么做贵族?这当然是古代的礼仪与制度,不过在当时也并非没有道理,弹琴在当时显然是贵族以及文化人交际谈心了解彼此的重要方式。

古琴是什么朝代的?关于古琴历史的长短众说不一,有说伏羲神农削桐为琴,绳丝为弦,有说起源于更早的巴比伦文化,但都无从定论。从汉代开始已经有文献记载琴的创制者分别为伏羲汉《琴操》、《宋史-乐志》、神农汉-桓谭《新论》、汉《说文解字》、汉《风俗通义》及帝舜汉《尚书》、汉《礼记-乐记》、汉《史记-乐书》。

至今较早出土的琴为战国初期曾侯乙墓中的十弦琴和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七弦琴。前者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而后者距今则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古琴的由来?古琴有三千年的历史。最早关于古琴的记载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

《尚书》中说:“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由此可见,古琴最初为五根弦。周代时,文王加一弦,武王加一弦。到东汉、三国时期,古琴七根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且,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十弦琴距今有2400余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七弦琴距今2100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留传至今。目前,一致公认的唐琴有18张。

分别保存在各地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中国古琴有多少年的历史?两种说法:

1.琴,今称古琴又称七弦琴,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现存传世最早的古琴是我国唐代流传下来的。

作为年代最早的唐琴,现存世且在业界具广泛共识的只有17张。根据《蠡测偶录集》记载,对已经发表过的17张唐琴中的雷氏琴、宫琴、大印和琴式进行梳理和总结。

古琴的历史是什么?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x0dx0a先秦x0dx0a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x0dx0ax0dx0a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

x0dx0a两汉x0dx0ax0dx0a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还作有琴曲5首,合称“蔡氏五弄”;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x0dx0a魏晋x0dx0a战乱和纷争的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出现大量不依附于朝廷的文人琴人。

x0dx0a南北朝x0dx0a南北朝时期,君主和士人都爱好音乐和文学,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x0dx0a隋唐x0dx0a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

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x0dx0a宋元x0dx0a由于宋朝行使抑武扬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两宋期间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宋元时期,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

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x0dx0a明清x0dx0a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现存第一部减字谱《神奇秘谱》保存了众多古曲。

古琴是谁发明的?古籍记载有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其一伏羲造琴。

传说是伏羲创造了瑟,也创造了琴。相传,伏羲制作古琴是为了修身理性,使万物生长,这也是普遍认可的古琴来源的一种说法。其二神农造琴。神农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知。据史料的记载,尧舜时期就已经有古琴了,古曲《南风》据说就是舜作的: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扩展资料:琴的起源

1.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等典籍,周朝时,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周朝,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

2.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考古发现最早的古琴,为2016年在湖北枣阳郭家庙,出土的周朝曾国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700年左右,将我国有实物佐证的琴史提前约300年 。

3.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传说炎帝在沁源景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音乐,炎帝神农氏又“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 。

中国古琴的来历和介绍有哪些?琴究竟起源于何时,其基本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其早期的演变脉络如何,始终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 人们推测古琴的历史,有3000年之久。

著名学者罗振玉认为,商代的甲骨文中“乐”字是“从丝附木上,琴瑟之象也。”可为商代已有琴之一说。《诗经》为中国最早的文献之一,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载有自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305首古代乐歌。其中琴的记载反复出现于字里行间,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等,当时的琴已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孔子曾将《诗经》305篇皆弦歌之”,《诗经》 实为最早的琴歌总集。

自殷商算起,琴至少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产生于更早的上古之世。历代文献记载中最多见的,则是有关伏羲制琴的传说。

如《礼记》中载:“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瑟以为乐。”《琴操》也有:“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等说法。纵览历代文献与上古传说,还有神农说、黄帝说、唐尧说、虞舜说几种。

东汉傅毅《琴赋》有:“神农之初制,尽声变之奥妙。《世本》也说:“神农作琴,又日,琴长七尺二寸”。

冯迁写《史记》,从黄帝始,定下了中华的物质文明大多由此发端的基调。古代帝王系谱,不论夏虞商周,莫不以他为远古始祖。传说中的黄帝,带有十分浓重的神话色彩。他不但定律,还曾创制名为《清角》的琴曲,可见琴的发端也与其有关。

在后人的心目中,尧是贤德与圣明的化身。古代有许多文献将尧推为琴乐的创始人。如《帝王世纪》日:“尧作《大章》,使无句作五弦琴,天下大和。于是景星耀于天,甘露晞于地,朱草生于郊,凤凰止于庭嘉禾孳于亩。

”宋代的朱长文著《琴史》,书中将帝尧列为全书之首:“帝尧宅天下,...当.《大章》之作也,琴声固已和矣!”。文献中还有许多关于舜制五弦琴的记载。如《礼记》中有:“昔者舜作五弦琴,夔始制乐,以赏诸侯”的描述。扩展资料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

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

2.0公分左右。

一般厚约二寸

6.公分左右。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琴头”上部称为额。

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

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古琴历史简介 关于古琴的历史介绍1.古琴,又称五弦琴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2.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

甲骨文中有琴字,不过它可能从像箜篌这种中东竖琴发展而来,而箜篌最早出土样本是在新疆省且末县,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

3.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与琴相似的最古实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弦琴。筑长度与现代琴相仿,而十弦琴长度是现代琴的一半,琴体较厚,琴面不平,无徽位。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弦琴面板呈曲线,琴头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有一足,很像单足的夔,有礼器的象征。

4.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2]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

而在先琴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可见当时琴已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不断进步,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

没有了

没有了

相关任务

365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Google因GDPR被罚5000万欧元事件之背景
365bet网上娱乐平台 带有山字的词语和成语有哪些

带有山字的词语和成语有哪些

📅 07-25 👁️ 4196
365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自己动手制作电子书的最佳方式(支持PDF、ePub、mobi等格式)
365bet网上娱乐平台 电动卷帘门没电怎么开启(怎样手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