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会员注册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365滚球盘 > 党员教育 > 正文
新形势下党员教育方法的思考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49    更新时间:2014-8-20         ★★★

作者:许春妹 | 日期:2011年11月24日

  加强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和途径。教育方法是实施教育内容、实现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积极探索党员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活力,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党员教育存在问题

  (一)少数党员学习自觉性不够。少数党员平时不能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知识逐渐老化,创新能力不高,业务能力不能胜任,党员的先进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和发挥。

  (二)党员教育制度落实不力。少数基层党组织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领导干部组织生活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不够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不能将党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党员教育工作“走过场”。

  (三)学习氛围不浓厚。个别基层党组织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要任务是强化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对党员的教育工作,存在着时紧时松、抓一阵放一阵的现象,从而未能使党教工作真抓实干,紧密有序开展。

  (四)教育学习对象未能制定针对性的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流动党员、非公有制党员等逐渐增多,并且广泛分布在各行业、各基层单位,逐渐出现了流动党员、非公有制党员流动性强,退休党员知识更新跟不上且对当前的一些新知识消化不了等一系列问题。

  (五)党员教育方式单一。面对党员教育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个别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的阶段;同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但有的仅仅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手段;有的在制定时照抄上级文件,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操作性差,在执行中难以发挥作用;有的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缺乏相应的落实措施作保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教育方法的探索

  针对新时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级党组织必须在继承和发扬党员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按照“三个代表”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要求,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新办法。

  (一)坚持各级党组织党员教育的基本方式。

  1、基层党校轮训党员,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基层党校教育的内容,应更加切合实际,适当增加经济理论、经济知识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分量。教育方式要更加开放和灵活,适当开展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基层党校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2、定期上好党课。讲授党课,要紧密联系实际,针对党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时事热点,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努力做到深人浅出,生动形象,增强吸引力。

  3、坚持民主评议党员的制度。评议内容,应随形势的发展进行调整和充实,评议重点是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表现与作用。应从实际出发,简化手续,注重实效。

  4、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搞好经常性的党内活动。党的组织生活,要注意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发。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提高认识、增强团结、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健全制度,强化约束,确保党员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要注意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建设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党员教育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做到常部署、勤检查、善落实。要继续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工作制度,用制度规范党员教育工作,并在落实制度的同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促、检查、评比,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运行机制。

  在强势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榕城区榕华街道党工委强化学用结合,一是教育活动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街道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转变作风,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重新修订上下班、值班制度,规范机关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能;二是教育活动与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相结合。巷畔村从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做起,对周围群众反映本村的学校路由于排污阻塞,小雨积水,大雨成涝,给学生上学和放学造成极大不便的问题,筹资近20万元,铺设了地下涵洞400多米,水泥路面260米,广大群众感到满意;三是教育活动与加强基层站所管理相结合。榕华工商所以创建“五个一流”为目标,深入推进窗口服务规范化管理。统一着装,统一文明用语;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为业户主动服务和预约上门服务;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对辖内无牌照摊档进行清理,目前,无证摊档办照率超过90%。

  (三)要注重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党员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根据不同特点的党员,有针对性地抓好党员教育。

  1、加强流动状态下的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流动党员教育方式。首先是创新教育形式,坚持不同特点、不同方式的多样性,主要采取自学为主、定期辅导为辅的组织形式。其次是创新教育方法,坚持灵活性。自学时间采取函授教育的方式,向每位党员发放学习教育内容,讲明自我教育的目的意义;同时,订阅了党报党刊等有关学习资料,坚持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的灵活统一。最后是创新教育内容,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为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基层党组织除定期与他们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外,还必须通过加强与原单位的沟通,及时交流情况,切实解决流动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新路子。第一,在时间上以灵活安排为主。非公有制企业一般上班时间紧凑,生产任务繁重,必须结合实际挤时间组织党员学习,生产一线支部可利用班前班后会间隙见缝插针组织党员开展讨论,企业支部利用公司每月或每周例会等时间,集中学习。第二,在学习形式上以业余、多样、自学为主。企业党委和各支部采用灵活措施,利用各种形式渠道开展学习,诸如设立先进性教育专栏,利用厂区宣传栏等刊登学习内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第三,在教育效果以解决思想认识为主。开展主题大讨论,让党员掌握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先进性时代内涵。第四,在活动载体上以增强实效为主。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教育同样必须遵循效率第一的原则,即必须按要求落实好教育活动规定,又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创新学习途径,例如:在公司公示共产党员名单,自觉接受全公司员工和社会监督,把先进性教育和拥军、社会扶贫等活动相结合等均是可行的办法。

  3、加强退休党员教育工作。首先,将教育与服务保障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老党员的实际需求,采取因人而异、因人而管的方法,把党员教育“送上门”,对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的老党员一家一户上门传达,确保每个老党员都能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其次,在做好退休党员生活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他们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对老党员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帮助他们解除因身体、年龄、工作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最后,根据退休党员身体状况和个人特长,充分调动退休党员在积极性,在退休党员中广泛开展如“争当优秀党员”等活动,大力宣扬他们奉献社会、服务社区中的先进典型事例,不断强化退休党员退岗不褪色、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切实提高党员电教工作成效。

  党员电化教育有易于教育手法直观、理解接受、效果显著的优点,要加强党员电教工作网络建设,创新工作方法,选准与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教材,以有利于组织党员集中观看的方式,开展专题播放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五)改进形式,创新手段,探索党员教育新方法。

  当前,互联网已开始普及,组织部门可利用网络资源,与当地电信部门合作,通过党建网站、远程教育、声像资料等手段,采取互教互学、场景模拟等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开通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辟培训领域,切实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其突出的优点主要有两点:

  1、广大党员干部可及时下载培训资料,充实现代远程教育内容。通过建立远程教育内容信息库,党员可随时下载政治理论专题、时事热点、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等培训节目,时间方便掌握,具有纸质资料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共享信息资源。

  2、可定期组织培训,实现互动办学。结合当前党组织中心工作和党员教育需求,党建网站可以组织一些高质量课件,利用网络进行播放,根据个体需求进行课件点播和网上市场信息查询。此外,还能够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等形式,了解党员的学习需求,由党员点播远程教育节目,及时调整播放内容,实行互动培训,大大提高学习针对性和质量。

  总之,党员教育工作既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又要创新教育方法方式,把党员教育工作与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与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与党所处的当前环境和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与党员队伍的状况相适应,力争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文章文章:
  • 下一文章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网站管理 |

    Copyright © 2014 xczzb.gov.cn All Rights eserved
    版权所有: 兴城市委组织部 辽ICP备14012082号
    地址: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兴海南街137-1号 邮编:125100
    电话:0429-5811416 邮箱: xczzyk@163.com QQ: 61017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