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工作,既要遵循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也要根据自身的特殊规律性进行,这是提高党员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原理和我党开展党员教育的实际经验,以及世纪之交我们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要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党员教育工作中,也必须遵循和坚持这条基本原则。所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一定要掌握科学的革命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贯彻理论的基本精神。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根本的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说,党员教育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一样,都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寻找固有的规律性,使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统一。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各项实际工作的根本需要。实践证明,无论是做党员教育工作,还是做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任何离开这一原则的错误倾向,都必然会导致工作的失败。 在党员教育中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坚持从国情出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一是我们所面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殊国情,不允许我们照搬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教条和别的国家的模式,也不能脱离科学的理论和客观的实际,随心所欲地蛮干。而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现实基础,来研究党员教育这个问题,确定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二要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来考虑党员教育的思路。现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员教育要立足于初级阶段的现实,紧紧围绕解决这个矛盾进行。我们要通过党员教育,提高广大党员素质,更好地带领群众,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三要从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出发考虑党员教育。尽管国际形势的发展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压力更大。同时我国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国,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与斗争,始终存在被“西化“和“分化“的危险。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进行党员教育工作的总体设计。 只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树立共产党员正确的世界观。无产阶级世界观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灌输和长期的学习与改造而形成的。所以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实践到老,改造到老。 达到这一目的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使自身的认识产生一次又一次新飞跃,不断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从而树立起坚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当前来讲,要注意克服重实践、轻理论修养的倾向。相当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干扰,受“马克思主义是过时的教条“的影响,党内学习理论的空气不浓了。一些党员认为学不学理论无所谓,只要把工作干好就行了,结果是学习坐不下来,研究问题钻不进去,时常借口工作忙不参加学习,至于个人抓紧时间读一点理论书籍就更谈不上了。这种轻视革命理论的学习,把理论学习放到了可有可无地位的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刘少奇曾经说过:“在一些共产党员中,还有这样一种想法:就是认为只要自己革命坚决,斗争勇敢,就完全行了,学习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进行不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修养,都没有什么关系。……有的同志,虽然一般地承认理论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工作和斗争中,却从来不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有这些想法,显然都是不对的。“整个90年代以至更长的时间,党的奋斗目标和纲领将遇到严峻的挑战,国际国内的大小政治气候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每一个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严肃而重大的历史课题。要坚决克服以干代学的状况,把理论学习摆到议事日程上来,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观察、分析、回答一切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钥匙,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在革命斗争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永远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做一个清醒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党员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结的原理在党员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时时刻刻都将受到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在错误思想和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党员的思想、组织、作风都会发生与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有时甚至会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因此,针对某个时期、某个阶段,党内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适时进行大规模的党员教育,以从整体上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这就是一般性的教育。如1942年延安整风、建国初期的三年整党、当前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等,都是在党内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此外,各级、各地区、各部门针对一个时期本单位党内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教育,也是一般性的教育。这种带有普遍性的教育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党员的马列主义水平,加强党员的政治思想修养。由于事物是具体的,那么,同一个教育就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在发展的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也有其不同之处。因此,就必须加以具体分析,搞好个别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一般教育具体地体现在诸多个别教育之中,只抓一般教育,就会使教育缺乏针对性,搞得不深不透,形成“大呼隆“现象。只注意个别教育,就无法从整体上、全局上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拿当前进行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来说,发现少数党员,尤其是个别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甚至是为政不廉,但我们绝不能马虎从事。要使教育收到好的效果,就要在统一教育中,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身问题,通过创造良好的小环境,来改变和影响大环境。由此可见,党员教育坚持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地反映了党内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结的客观状况和为这种状况所规定的人们的认识过程,因而能使党员教育行之有效,不断取得成功。 坚持一般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总的要求和具体指导的关系。在进行党员教育中,无论哪一级,都要从全局出发,提出总的要求,这些要求无论多么详细,它相对于某一个局部来说都不是很具体的。这就需要在教育中处理好总的要求和具体指导的关系。要根据教育的内容和总体要求,使下面能够明确总的指导原则、内容、方法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对于教育中心有个清晰的轮廓,从而提纲挈领地把握教育的全过程。这样搞起教育来就胸有全局,在总的方向和大的方面能够抓住关键性环节,抓住根本和主要矛盾,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要使总的要求落实到实处,就要对教育实施具体的指导。对于局部来说,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在落实总的要求中坚持具体指导。根据教育总的精神和原则,分析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研究落实的措施,不断纠正落实中的偏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只要把总的要求和具体指导很好地结合起来,教育就能搞得扎实深入、均衡发展、生动活泼、各有特点。二是群体教育和个别人教育的关系。党员教育目的就是要提高广大党员的觉悟,这就要在群体教育上下功夫,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大多数党员的素质上,只有每个党员的素质提高了,党员队伍才能迈出新的步伐,全体党员才能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形成“合力“。党组织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每一个人的作用如何,都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俗话说“一条鱼腥了一锅汤“,说的就是个别人对广大群众的影响。这就说明,在普遍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对个别人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到,同一种教育方法,为什么每个人受教育的效果不一样呢?这里就有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同是一个思想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这就要在进行群体教育时,摸清每个人的思想脉搏,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搞好个别人的教育,个别人的问题解决了,就会更好地提高整个党员队伍的素质。三是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每一次党员教育,都要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为在教育中少走弯路,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就要先抓试点。通过搞试点,摸索教育方案是否可行,从中发现新的问题,为搞好整个面上的教育提供经验和情况。如果不抓试点,特别是对一些带有政策性较强的教育,就会心里底数不清,凭想当然办事,陷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圈子里,甚至会使整个教育失败。所以,通常情况下每进行一次比较大的党员教育前,各级都应先抓好试点,待“点“上取得经验后,再在面上铺开。抓试点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指导面上工作,因此处理点和面的关系的关键是要在抓完试点后,在普及上下功夫。不能认为抓了“点“,面上的问题就好办了。事实并非如此,抓“点“不容易,推广“点“上的经验更难,这里需要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让“点“上的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以“点“带“面“是我们党的传统工作方法,实践证明它也是党员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党员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防止“左“、右两种倾向的原则 我国是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大国,受长期的小生产经济的影响,至今小生产的思想观念还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具有小生产意识的人往往以狭隘保守的眼光看待新事物,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封闭和保守,拒绝接受新事物。时至今日,自然经济意识、小生产观念、闭关锁国思想还时不时地反映到党内,最容易成为右或“左“的思想温床,特别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往往滋生“左“的倾向。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既成模式和观念,阻力主要来自“左“。因为改革所要改变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僵化的经济模式以及种种传统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左“的产物。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开辟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这种探索和开辟,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里是找不到的,也不是对前人个别尝试的简单重复,如果不拿出足够的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就会停留在过去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完全扭曲了的认识上,也就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就容易犯思想僵化为主要特征的“左“的错误。由于长期“左“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容易用僵化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成不变的,凡事都要问姓“社“姓“资“。可见“左“的观念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思维定势、行为准则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传统的习惯势力。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主要来自‘左’ “从以往的经验看,反对“左“的干扰比纠正右的错误要难得多,右的错误一般比较容易识别,人们对右的警惕性也比较高;而“左“的东西,就容易迷惑一些人,解决起来也比较困难。邓小平同志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左“的东西流行多年,根深蒂固。因此,把解放思想、克服“左“的影响,作为当前思想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必要的。新时期党员教育必须注重警右防“左“教育,使党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问题上切实做到警惕右,主要防止“左“。 “左“和右的错误,都是以主观脱离客观、理论脱离实际为基本特征,都违背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客观实际是十分复杂并不断发展变化的,它要求我们的认识必须全面深入地把握客观实际,掌握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并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变原有认识,产生新认识。右的错误,在于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客观现实的变化而前进,思想依旧停留在旧阶段不动,行动上往往表现为投降主义、悲观主义、妥协主义。“左“的错误,在于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做真理,有些则把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硬要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行动上往往表现为冒险主义。由于“左“和右本质是共同的,都是犯了主观脱离客观的错误,都不能以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判定真理的标准,都是违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所以党员教育应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克服右的和“左“的思想的干扰。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正确识别“左“右错误倾向,不断排除干扰,做好工作。 邓小平同志关于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论断,既是全面的,又是有重点的,是充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精神的。对此我们一定要完整地、准确地加以理解,而不能带有片面性、随意性。不能把主要是防止“左“理解为惟一防止“左“。在反对错误倾向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是全面把握总体的,即既反对右,又反对“左“。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同时,邓小平同志关于反对错误倾向的论断,又是有重点的,即强调主要是防止“左“。这是“两点论“和“一点论“的有机统一,是“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把这个“重点论“理解为“一点论“是不正确的;而片面强调“两点论“,模糊和取消反对错误倾向的“重点论“,也是不正确的。因此在党员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既警惕右,又主要防止“左“,就是要对此进行辩证地理解和实施。做到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实事求是。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我们也要把这一原则作为党员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还要克服过去党员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错误做法。邓小平同志指出:“纠正左的倾向和右的倾向,都不要随意上‘纲’,不要人人过关,不要搞运动。人人都去作检查,那就会变成运动。当然,不搞运动不等于政治工作没有方向,也不是不要声势。“这为我们指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员教育,开展两种思想斗争的应有态度和原则。历史的经验证明,过去那种层层检查、人人过关、号召揭发、上纲上线等“左“的搞政治运动的错误做法,只能伤害同志,激化矛盾,丝毫无助于解决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这里,关键是把握好“警惕“和“防止“两个问题,从而使新时期党员教育更加科学、健康、稳妥地进行。 (四)坚持重在建设、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党员素质,要求党员教育坚持重在建设、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这对于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重在建设、以正面教育为主,就是要求广大党员自觉服务于经济建设,致力于把党员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集中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来。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出台时,要及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于干部群众中的一些疑难疑虑问题,要善于引导,解惑释疑,耐心诚恳,细致入微,从而得到广大党员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重在建设、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就是要大力倡导和扶植反映社会发展方向的、符合人们思想客观实际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并使之成为党员的思想主流。反之,如果把党员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卡、堵、批上,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防守的态势。重在建设并不意味着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含含糊糊,恰恰相反,党员教育的立场必须坚定、旗帜必须鲜明。对党内存在的种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必须坚决地反对和斗争。党员教育就是有破有立,通过我们的工作,使广大党员真正认识到党在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做,为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 第三,重在建设、以正面教育为主,在对党员加强邓小平理论教育中,在加强一切积极向上的因素的理想道德纪律建设中,要坚持不搞争论,以正面教育为主。邓小平同志指出,对改革开放有不同意见不搞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坚持不搞争论,不挑起争端,这是从大局出发,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稳定。过去那种极“左“式教育,无限上纲,动不动就去批人家,甚至搞人身攻击,这绝不是我们应该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搞争论,并不是一概反对争论,对某些理论观点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作为学术问题也可以展开争鸣,这是符合“双百“方针精神的。但是,不能对中央决定了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进行争论。况且,改革在深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许多改革举措带有探索性质,党员教育也应体现探索精神,不断对改革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作有创意的理论阐述与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某些不同的观点,也不要轻易地挑起争论,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正面论述,充分说理,通过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来阐明正确观点,这比较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统一认识。 (五)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言教,就是通过会议发言、作报告、讲党课、谈心等等方式,传播革命道理,宣传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及如何待人、处事、想问题等,用以教育和影响周围的同志。所谓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为人表率。言教与身教不能互相代替。没有言教,党员教育就不能使人明白道理,就不能有效提高思想认识;没有身教,所讲的道理就难以令人信服。所以,党员教育必须遵循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是知与行的统一,它是教育者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的重要体现。党员教育政治性很强,它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通过行动去实践所讲的道理。这种知与行的统一就是说到做到,自己是怎么讲的,就要在实际中怎么去做,这不仅是个教育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共产党员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的主要标志。,如果教育者讲的是马列主义,行的是个人主义知与行背道而驰,别人就不会相信,同时这也是对党员教育的一种亵渎。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也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它是不断深化认识,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大多数教育者进行党员教育时,所讲授的知识和道理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要真正理解这些革命道理,仅从书本上学习还不够,还必须结合实践亲自去体验,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小学生的姿态从实践中学习,才能进一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当一个好的先生。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还体现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统一。在党员教育中,不论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亲身实践。如果教育者只是讲道理,被教育者只是去实践,形成一方讲一方做的现象,就容易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认识上思想上产生差别,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相反还会让受教育者对党员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出现对立情绪。只有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双方才能心心相印、志同道合,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党员教育,更要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首先,身教是和党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党内的不正之风有所蔓延和滋长,一些党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引起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不满。而他们所处的地位又要经常对下进行党员教育,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产生了严重的言行不一的问题。党员群众对党的教育者,不但“听其言“,还“观其行“。因此要使教育达到预想的效果,很重要的就是教育者的魅力。党员教育工作者的魅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二是要有人格魅力。前者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钻研所获得,并且这些理论不是仅仅从书本上学到的,更重要的是经过实践验证,是从实践中不断升华而总结出来的,这在教育中具有很强的可接受性。个人的魅力是教育者的品德、思想、觉悟、修养、作风等个人因素所制约的。在党员教育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知识不是那么渊博,讲的道理也不是很高深,但却能引起强烈反响;相反,有的人虽然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讲起来头头是道,而且身居要职,地位很高,但却引不起广大党员的共鸣,这里的关键就是言教与身教相脱离。“有理论的人讲理论“、“有道德的人讲道德“才令人信服,这就是言教与身教结合的真实写照。所以,教育者要有说服力和威信,就要注意身教,身教是搞好党员教育的内在要素,它既可以使理论灌输得以顺利进行,又可以使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孔子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然党的教育不是采取强制的办法让人们相信和实践某一个真理,但以身作则可以起到像命令一样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靠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靠的是无数共产党人在为推翻旧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美好理想奔走呐喊的同时,也用自己的身躯铺就了通向美好明天的大道。教育者如果只讲不做,言行不一,那他讲的道理再好也没人信、没人听,甚至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厌恶。试想,如果教育者在那里谋私利,却要党员去克己奉公:教育者自己去享受,却要广大党员艰苦奋斗;教育者在那里挥霍浪费,却要党员增产节约。如此言行不一,怎么去教育党员,怎么能使他们心服口服呢?所以,党的教育工作者能否以身作则,是能否做好党员教育工作,能否提高党员教育工作声誉的关键。每个党员教育工作者都应很好地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以此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 (六)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党员教育工作要以说服教育为主,着重解决党员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然而,耐心说服教育不可能解决党员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还必须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为党员教育提供组织保障。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的角度来看,如果不加强管理,党员教育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就难以避免受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和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党员教育工作出现时有时无,时紧时松,或者教育内容零乱的现象,所以党员教育需要加强管理。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提出了“从严治党“的方针,指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要求各级党委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坚决改变党内存在的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这就要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就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就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就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就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党员教育工作搞好了,解决了思想建设问题,党员的思想素质就能得到提高,就有利于加强管理;而管理工作搞好了,又反过来为党员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证,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从目前情况看,加强管理主要是搞好党内监督和制度建设两方面的工作,逐步完善管理功能。 党内监督,是指党的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和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自我监督。其内容主要包括:党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党员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党的组织对党员的监督;党组织之间的相互监督;党报、党刊的舆论监督以及全党对党的领袖的监督等。通过监督,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实施影响,规范组织的运转和党员的言行。党内监督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以纪律监督。它是党的组织通过执行组织纪律达到对党员进行教育的目的。以纪律方式监督,主要是指通过制定章程、条例、规定、准则等党规党纪,约束、规范组织及个人的行为。它具有规范性与强制性的特点。一方面,这些党规党纪规定党员及党组织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把党员及党组织的行为规范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党员及组织违反了章程、条例、规定、准则,就必须按照不同情况执行纪律制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1997年出台,《条例》在“总则“中指出:“本条例的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护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第二,以舆论监督。指运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的批评、规劝、呼吁、意见及建议等手段,对党员和党组织实施督促和影响。这是党内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运用的多寡,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党内监督体制民主化程度的高低。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民主、双向监督等特点。在党员管理中,我们要充分地运用这种方式。 第三,以道德规范约束。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内部道德规范,它表现为党风。我们党有良好的道德规范,要求党员接受它的约束,形成良好的党风。当党员破坏了道德规范,就必须受到谴责,通过道德心理压力来纠正党员的错误行为。 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提出党的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思想。他认为党的制度是党的工作和党内生活的规范和准则,党在执政条件下,制度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党的制度建设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和广泛的,它包括党的工作制度、组织制度等等。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制度。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的制度建设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步建立和完善党的各项制度,以保证党的建设沿着科学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前进。党员教育制度是党的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教育有了制度作保证,才能深入、持久、正规,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