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18  更新时间:2014-8-20 19:47:4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赵志诚 日期:2011年11月24日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研究的基本课题。

       当前,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想教育相对弱化。二是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三是权利义务相对失衡。四是组织功能相对退化。五是纠偏执纪相对宽软。

       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管理观念滞后是内在因素。表现为把教育等同于说教;把管理简化为发展党员、任命干部、管理经费;缺乏系统观念,往往以偏概全,如在党员权利义务的平衡上,往往只强调履行义务,不注重行使权利;对党员教育管理缺失创新观念,习惯于“守摊子,不出乱子”,工作部署缺乏前瞻性、预见性。

  其次,经济社会背景变化是外在因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少数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思想觉悟退化。改革的深入引起社会结构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实施教育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再次,工作方式方法陈旧是主要原因。当前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第四,组织领导不力是关键因素。少数党组织负责人认为抓党员教育管理会分散精力,影响经济发展,把党员教育管理与经济工作割裂开来。

  基于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坚持“五个并重”,健全“五种机制”:

  1、坚持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并重,健全党员教育机制。既要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又要注重从能力上建党,不断提高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建立起提高党员整体素质的学习教育机制。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对党员提出的新要求,适应各行各业党员工作和生产的需要,适应党员的不同要求,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既要在宏观上有统一规划,又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党员的情况,相应提出不同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要打破单向、封闭的教育模式,拓展教育课堂,加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向交流,增强教育效果。

  2、坚持基本要求和分类指导并重,健全党员管理机制。《党章》对党员的标准与义务有统一规定,这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党员管理必须坚持这些基本标准,同时,因为党员从业、职务、年龄、文化、经历等不尽相同,党员管理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要搞好分类指导。一要灵活设置党的基层组织。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综合考虑党员的从业、年龄、住所、特长和爱好,采取按单位、居住地、年龄段、行业、志愿和特长等多种形式设立党组织。二要加大新群体党员的管理力度。要全面加强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兴行业的党员、外出党员、外来党员、离退休干部党员等新群体党员的管理,注意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措施,实现新突破。三要因地制宜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3、坚持严把“入口”和疏通“出口”并重,健全队伍纯洁机制。要突出党员标准的时代特征,把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坚持吸收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在本职岗位上成绩突出,并得到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入党。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用“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问题。要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预审制、入党介绍人资格审查制和新党员质量检查等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要做好党员评处工作。

  4、坚持履行义务和保障权利并重,健全党内民主机制。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保障党员权利,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改革完善相关环节,从制度上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建立健全党员民主议事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党员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的议事规则,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要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5、坚持建立责任体系和完善保障制度并重,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要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视作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不断提高管党工作的自觉性。要健全领导体制,逐级建立健全党委管党建、书记带头抓党建的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职能作用,形成党委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坚持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融入经济建设各个环节,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要完善保障制度,使基层党组织活动有场所,经费有保证,切实为基层党建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